晶澳科技获纳入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的人權問題最近幾年一直是外界關注中國的焦點。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話說民間一直有「房地產可以抗通膨」的說法,但此說法有過分簡化的嫌疑,因為通膨對於房價的影響,主要還是要看實質利率,也就是利率扣除通膨率。
先不論這些理論是否正確,但是把一個人財富的全部或大多數投資於單一類資產,是否也是風險過度集中?更何況現在全球股市雖經下跌,但本益比仍然很高,加上俄烏戰爭引起的高通膨導致全球央行加快升息速度,此時將大多數資產都押在股票,絕對是個錯誤的決定(原文:According to the model, the probability of a soft landing—defined as four-quarter GDP growth staying positive over the next ten quarters—is only about10 percent. Conversely, the chances of a hard landing—defined to include at least one quarter in the next ten in which four-quarter GDP growth dips below -1 percent, as occurred during the1990 recession—are about 80 percent.) 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資料來源:紐約聯儲 與此同時,上週美國5月零售銷售絕對值年內首度出現下滑,亞特蘭大聯儲對Q2經濟成長率季增年率的即時預估快速回落至零軸,顯示在近期4~5月零售、房市數據之後,亞特蘭大聯儲模型預估美國Q2 GDP季增年率將為0%,季度經濟增長將出現停滯。資料來源:亞特蘭大聯儲。最讓市場關注的則是原文中,提到若「經濟軟著陸」定義為年增率(4個季度GDP增長)在未來10季均保持正值,「經濟硬著陸」定義為未來10季中有一次年增率降至 -1%以下,而根據模型預測軟著陸機率將僅為10%、硬著陸機率則為80%。目前若假設Q2~Q4美國 GDP 絕對值均持平於今年Q1的水準,那麼以紐約聯儲的定義對照去年Q4絕對值,則年增率將從目前3.54%的年增率逐漸下滑至翻負(Q2:1.87%、Q3:1.29%、Q4:-0.38%),雖然尚未達成硬著陸定義,但市場愈來愈懷疑聯準會強調的軟著陸情境是否還能成功? 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上述GDP預測紐約聯儲以相比四季度之前的變化率,即年增率方式呈現,而亞特蘭大則以季度絕對值變動進行年化,即季增年率方式呈現。
紐約聯儲(Federal Reserve System)經濟研究模型預估軟著陸機率僅剩10%,6月22日Powell也於參院聽證會首度提到有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未來一季美國經濟你應該關注什麼? 前言:紐約聯儲經濟模型預估軟著陸機率僅剩10%? 最新6月紐約聯儲發布DSGE模型,下修2022年GDP年增率至-0.62%,大幅低於3月預測的0.9%,並且首度預測美國經濟將在今(2022)年出現負增長(非官方預測,主要為經濟研究員模型預估),同時將核心PCE物價年增率自2.8%上調至3.8%,並且預計2023~2024年分別為2.5%、2.1%,仍高於聯準會的2%長期目標。而會後記者會中,當 Marketplace 記者提問軟著陸看法時,Powell未如過去以較為肯定論述回應,而是強調聯準會指的是2024年通膨回落至接近2%,同時失業率可以維持在4%左右,更重要的是直接表示近幾個月的事件(俄烏衝突、中國清零政策)導致軟著陸難度增加,整體回覆未正面回應記者提問的軟著陸看法。因此僅僅得到「仁波切」的頭銜、不代表什麼。
總之,從《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所衍伸的相關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知:媽祖在聖墩順濟廟、最早是作為或普光王佛(大日如來)或白衣觀音的陪祀。典型案例即為出身西域的華藏賢首白衣白冠說《華嚴經》、最後京城十大德上書要求賢首出家,就是唐代的摩尼教與佛教就一位宗教師的身份激烈競爭的結果。我只想說,許多不理解藏傳佛教脈絡的人、容易受這種說法給誤導:藏傳佛教中「仁波切」爆炸無敵多、我們常常開玩笑說,某些地方你石頭隨便丟過去就會K到一個仁波切(代表仁波切超級多)。」其實就清楚呈現了媽祖信仰自身所認同的身份背景:媽祖是普光王與觀音兩位聖者的弟子。
其實,媽祖為觀音之弟子、這個論述幾乎已經是「共識」,不但大量文獻中一再呈現其與觀音菩薩的師徒關係,北港朝天宮蔡董事長也曾跟我說:「我們正殿後面就是觀音,媽祖一定是屬於佛教的啊。星雲法師曾深入理解媽祖與觀音的關係,並說他:「多年來,如何讓媽祖能在佛教裡有所定位,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
故,聖墩祖廟是湄洲神女祠以外、史上第二座媽祖廟,不過應是第一座受到朝廷(宋徽宗)認可為正祀的媽祖廟。Photo Credit: 中央社 馬祖14日舉辦「媽祖昇天祭」大典,盼藉此讓民眾深入了解馬祖的媽祖文化信仰。不講印度、就看中國:如中國歷史上的關羽、在漢傳佛法中被定位為「伽藍護法」,藏傳佛法則也視之為護法(如噶瑪噶舉派視其為「噶瑪漢神」。姓林氏,湄洲嶼人...... 一般認為,聖墩廟位於福建的白塘鎮、離媽祖信仰的源頭湄洲島有一定的距離,但是當地的李氏家族在自己的祠堂中祭祀媽祖、此即「聖墩廟」,也因此才稱之為「聖墩祖廟」。
」他也曾主張媽祖是觀音的化身、後來微調為媽祖是觀音的弟子而非化身。要注意的是,摩尼教與華嚴系統的影響並非單向施加、而是互相的:不少研究指出,摩尼所信奉的「摩尼」(普光王佛)、即華嚴系統所奉之盧舍那佛(大日如來)。其中,「媽祖」是一個佛教早應接觸、為其於佛教中確認定位的神明:這並非因為媽祖需要透過這樣的方式有更高的神聖性,而是佛弟子更能自在地與其追隨者互動、互相增輝。比如部分格魯派大師(國師級)曾在清朝時主張關公是某位菩薩的化身,但這種觀點從來沒有在藏傳佛教裡是主流。
福建地區一直流行各種巫術,相較於學習度母法、媽祖在生時接觸的是當地巫術的可能性高非常多。中央社記者邱筠攝 110年10月14日 一、媽祖信仰相關文獻的身份記載 根據廖鵬飛所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目前發現有關媽祖的最早史料),該廟中: 墩上之神,有尊而嚴者曰王,有哲而少者曰郎,不知始自何代,獨為女神人壯者尤靈,世傳通天神女也。
這個信仰體系複雜,簡述脈絡是: 一位名叫「僧伽」的西域僧侶,崇信「普照王佛」並建立「普照王寺」以崇敬之(後因為避諱而改名「普光王」)後人認為其為「十一面觀音」的化身,更在他過世後崇敬供奉他、名之為「泗洲大聖」或「白衣觀音」。事實上,摩尼教與《華嚴經》系統,在西域與長安都有明確互相影響、互相採用與競爭的痕跡。
若從密法來看,觀音等一切菩薩的主尊則也都是大日如來。) 然而,媽祖為什麼在中國佛教沒有得到這樣的待遇? 我個人認為,這是因為中國佛教有大師情節:關公成為佛教的護法,是受到託名為隋代天臺智者大師的認可、並在宋代已經漸漸成為共識。」意指其為二聖之弟子。媽祖是度母/度母的化身 這種說法更是扯淡,據說提出者是某位藏傳佛教的仁波切,並得到某些大師的認證。《媽祖供養文》的開頭兩句話:「普光王觀音,二聖所攝受。「試論媽祖於佛教中的定位」是一個大議題、也是個大嘗試:當然,我作為一個佛教本位主義的宗教工作者、致於向更多人介紹佛法的美好,自然也得面對佛法如何與面對民間信仰神明這一問題。
然而,宋代以後少出現有高度自信、開宗立派之氣魄與影響力的大師,因此「認證護法」這一權限也就付之闕如。因此,我於今年(2022年)初、祈請上師大寶法王依其智眼普照、撰寫《媽祖供養文》,為媽祖信仰於佛教之定位建立必要之緣起。
相對的,藏傳佛教的特殊體制,讓其可以保有大師的修行聖性傳承、超越幾百年仍歷久不衰,如達賴喇嘛就是典型的範例:其從皇太極時代迄今、都是藏傳佛教的最高政教領袖,傳承不止,現世的尊者達賴喇嘛更是世界級的宗教領袖。」 Photo Credit: 中央社(白沙屯拱天宮提供) 二、佛教曾經如何看待媽祖 關於這一議題的說法不一而足,我至少聽過幾種: 媽祖是學佛成仙 這種說法繪聲繪影、甚至有說媽祖是修綠度母法成就的:雖然我是藏傳佛弟子,但這種說法著實扯淡、既沒史實根據,也忽略了福建當時的歷史背景。
另外,藏傳佛教百家爭鳴、如果一個「大師」提出的觀點,不夠有理有據致使所有人的認同,那也是不會成為藏傳佛教主流的。僧伽信仰在宋代非常流行、特別興盛於福建,聖墩廟中央所供養的這位「王」若依歷史脈絡來看,極有可能是「普光王」或此「白衣觀音」其中之一。
媽祖是觀音/觀音菩薩的化身 關於這一觀點,得到許多法師等的認可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完工以後的克赤大橋,讓俄羅斯從本土進入克里米亞半島變的更為便捷,也讓俄羅斯進一步控制克里米亞半島。對俄羅斯來說,這座橋代表了「收復」克里米亞半島的歷史功蹟,但對烏克蘭來而,則代表了失去國土的恥辱。2010年親俄的亞努科維奇當選烏克蘭總統後,與俄羅斯總統普亭簽署備忘錄,確認將一起合作興建克赤大橋,以做為兩國和平的象徵。
也難怪俄羅斯部隊要進行防護演練,以避免烏克蘭部隊的可能攻擊。但想要併吞克里米亞半島的俄羅斯,卻在近年來態度轉為積極,多次與烏克蘭政府協商合作興建克赤大橋。
圖五可以看到普亭在通車那天,親自駕駛運補卡車從俄羅斯進入克里米亞半島。圖三為當時興建中的第一代克赤大橋。
圖六可以看到克赤大橋完全通車後的樣子。其實這座大橋背後有許多故事。
圖四可以看到親俄的亞努科維奇多次訪問俄羅斯,並與普亭會談。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圖七可以看到這張在網路上流傳很廣的合成圖片。烏克蘭網友曾仿照之前紀念蛇島守軍,發行郵票的方式,製作了摧毀克赤大橋的紀念郵票合成圖,就可以說明在烏克蘭人心中,想把這座橋除之而後快。
Photo Credit: 王臻明蘇聯時代雖然多次舊案重提,希望重建克赤大橋,但苦於經費與工程問題而一直未能真正定案,一直到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以後,仍然沒有下文。第一次興建是在二戰時期,當時德軍占領克里米亞半島,開始規劃興建這座大橋,好向高加索地區進軍,再南下攻擊伊朗。
俄羅斯在併吞克里米亞半島後,將興建克赤大橋當成是徹底控制克里米亞半島的象徵,加快速度趕工,並在2018年部份完工通車。俄羅斯也在稍後兵不血刃地併吞克里米亞半島,並煽動頓巴斯的兩個親俄地區脫離烏克蘭,導致了八年的烏東戰爭。
極度親俄的亞努科維奇不久後引發了國內的抗議,在2014年遭到罷免,潛逃到俄羅斯。但沒多久二戰結束,德軍戰敗,蘇聯接手了大橋的興建計畫。